作者:车桂花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从古至今会说话的人总是得到重用。但是因为不会说话掉脑袋的人也比比皆是。
古代的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合纵,张仪连横,治国安邦之事都在话语之间完成,比起挥着大刀驰骋疆场浴血奋战的将士来说更加游刃有余。相比之下,曹操手下的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了一人一口酥的小事在话语上丢了性命,可见说话是何等的重要。可是我对说话总不得要领,常常因为说话太直率得罪了人而深深自责。尤其在今天这个凭三寸不烂之舌走天下的时代我常常显得愚笨。不只是嘴巴笨,而且脑子也笨。不知道如何开口,开了口又不知道说什么,怎样说才使对方听了更舒服。不想巴结奉承又想办成事,这让我何其之难,难于上青天。
多年不见的朋友,非常想念。但是见面首先就不知道怎么开始寒暄。说你没变,无疑对方肯定老了。说你变了,对方觉得不够亲切。敷衍他,自己又不想。觉得实话实说有亲近感,担心说不到他的心坎上,也不知道他是否能接受,总不能因为说话而伤了彼此的好感。这常常让我很苦恼!熟人的品行习惯你还是有所了解的,说话还可以摸索前进。但是陌生人可不一样,陌生人更是需要特别的注意。可能你感觉他是这样的人,可是一张嘴发现他与你想象的大相径庭,这是很让人尴尬的事!如果遇到你需要让他帮你办事,那可真得需要十二分的谨慎!如同林黛玉进了贾府,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得跟得上对方的思路,不能表现出你比他高明。更不能南辕北辙,他说东你说西。这样纵观你送了硕大的礼物,事情不一定办妥,所以说话一定要让人听着舒服,心悦诚服!
我们一生下来就开始咿咿呀呀地学习说话,所谓之呱呱坠地,牙牙学语。但是却用很长的时间来学着会说话,究其原因是没有懂得说话的真理,更没有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说话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语言随着说话环境和对象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注重随机应变。对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来说,这在他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想闭嘴,尽量不说话,但是发现这样别人没什么感觉,我会被憋死!到如今,却总也说不好。以说话来说,人可以分为两种,要么附庸风雅做个庸俗的人。庸俗在我看来就是奉承巴结别人,人云亦云。可是这不是我的风格,如果赞同即可,否则真不愿意。要么做喜欢的自己,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我可以置之不理,哪怕孤独的活着。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候半句也嫌多。我可以保持沉默,但绝不附庸。庸俗的话很早以前试过,不大会说,说的也不漂亮。别人可能没感觉到被奉承,反而使我面红耳赤,跟做了贼一样,那是违心的。所以纵观我个人而言剩下的只有孤独了。生来不喜欢吹捧,也不喜欢被别人吹捧,自己什么情况一目了然,没必要拿来说辞!每天时间被安排的都很满,忙碌。突然有一天早晨感觉自己非常孤独,非常非常,发现世界独剩我一人,也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我发现不说话居然内心很安静。我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坐在房间里独自忧伤,好久以来没有人联系我,我也无暇去联系别人,不想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好像这样也能活,估计每个人都有此感受!
对于不善言辞的我来说,静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喜欢安静寂寥淡然的时光,总会留下更多回忆。于是彼此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孤独。但这未尝不是件好事,留有时间与自己交谈,驰骋于这二亩一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