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学校机构| 返回主站| 站内检索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通识教育 -> 正文

读书就是回家

来源:网络转摘  时间:2019-01-15  浏览:

作者:上善若水

在看董卿的节目《朗读者》时,其中有一段是讲嘉宾麦家给儿子写的信,写给他即将前往美国的儿子:“你的父母变成了一份信、一部手机、一份思念,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劳,饿了要自己下厨,乏累了要自己放松,流泪了要自己擦干,生病了要自己去寻医生。这一下,你是那么的不一样,你变成了自己的父亲、母亲、长辈。我不想你,希望你也别想家。如果实在想了,就读书吧。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

“读书就是回家”,是一个多么富有深意的叮咛和嘱托,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融化在读书的要求之中,对儿子的情镶嵌在灵魂深处,这是多么博大而凝重,亲切而深远。我在看《朗读者》这段背景介绍和深情朗读之时,热泪盈眶,心灵受到震撼,似乎超出了读书的表层意象和想家的一般含义。是我突然想起了那句“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这里所说的家,已经超出了物理意义上的家,而是心灵之家,精神之家。而充盈心灵,丰满精神,提升境界的方法和途径也许有很多种,但读书是最好的归宿和沉淀。读书可以使我们体会亲情的温暖,可以感受文化的熏陶,可以得到心灵的慰籍,可以得到精神的沐浴,可以提高生存的能力,可以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工作生活在原研制中国第一颗核武器的221场,现在的海晏县西海镇。工作之中,经常陪同客人到青海省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学习参观,每去一次心灵就会受到一次洗礼,精神就会得到一次陶冶,每次一次都会感到读书的力量。每次听到讲解员动情介绍,这里条件虽然很艰苦,生活很困难,但广大科技工作者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散发着对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爱惜,散发着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把读书学习当成唯一的精神享受,可以这样说,使读书学习和研究攻关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里展现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科技人员打破西方世界核威胁,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办我国自己的核工业的伟大壮举。在金银滩这片1170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原上,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们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草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基地倾注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邓稼先、王淦昌等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心血,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协同、无私奉献;树立了不畏强权、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团结拼搏、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1964年10月16日,实验成功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这里诞生,壮了国威,壮了军威,从此中国挺起了脊梁。看着风雪苍茫,远山肃穆,三顶墨绿色的帐篷扎在苍茫的草原深处,白雪时常压塌篷布,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来自五湖四海的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建设者,在严格的保密纪律下,既不能回家回乡,也不能交流交往,舍小家为国家,靠着自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强烈追求,对科技的精益求精,对前景的满腔热忱,靠着读书研究攻坚克难,抒写了一曲不朽的壮歌,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升华成一种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这无疑就是对“读书就是回家”的最生动阐释。

读书就是在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享受人生的另外一种经历。杨绛先生有个形象的比喻:“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见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看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可见读书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我行为,是一种陶冶情操安暖灵魂的修行,书中充满了温暖,智慧,良知,悲悯,至善,信仰,理想和爱。“求知善读,贵耳重目”,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所以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是读书成为修身养性,充盈思想,丰富情感,增加学识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心灵,修养情操,宁静致远的有效手段。只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是一切有益的文化的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心里头,融化在我们血液中,融会到我们行为中,穿越历史的曲折和沧桑、不屈和悲壮,穿行在思想的丛林和海洋、智慧和旷达,徜徉在自然的山水和峻峰、原野和沙漠,漫步在林荫和风雨、花草和秀美,摸索在黑夜和黎明、曲径和峡谷,用书中那份感动和悲怆,滋润我们前行的孤独和寂寥,充实我们心灵的空虚和迷茫,慰籍我们前行的艰难和不辛,在读书中,寻求快乐和幸福,惬意和满足。

我们中国人是崇尚文化和智慧的民族。古往今来,中国人讲“读书”,就是为了“做人”。 所谓“知书达理”,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书籍作为登高望远,认知世界的最好阶梯。当异族先民对着自己臆造出来的神灵朝夕顶谟叩拜时,我们的先辈正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国人读书做学问无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修身”即为“做人”,是读书的首要“宗旨”。古代读书鼻祖孔子讲“一日三省吾身。”不外乎用书籍文章充实自己,用知识学问熏陶自己,不断反省,改正错误,修正方向,谨言慎行,独善其身,然后推己于人,兼善天下,达到“天下归仁”的理想。孟子则曰:“吾善养浩然之气”,他把做人的原则阐述的更加登峰造极。所谓浩然之气,是一种正气,一种精神。明朝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读书人的风骨和气节奏出了人生的最强音。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雨果也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所以,无论是何境何情,无论是悲忧欢喜,无论是得失成败,无论是千辛万苦,只要读书,就会化解心灵的浮躁和不安,驱除心中的空虚和浅薄,减少心里的不满和怨恨,长期坚持下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袁枚所说:“读书好处心先觉,立学深时道已传。”愿每个人都以回家的急迫、回家的兴奋、回家的温暖、回家的感觉来读书,来读好书。

分享到:
作者:  编辑:

扫码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晋ICP备20210022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