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 尽显风流
-----10月23日外教学术讲座暨英语教师业务能力考评会札记
基础部 马臻荣
23号,下午两点半要听报告,通知说是外教讲中西教育对比的一个学术讲座。心想,外教给中国老师办讲座,内容好歹且不说,那磕磕绊绊的中国话就得把人折磨晕了。
到得综合教学楼二层报告厅,但闻人声鼎沸,临开会还有15分钟,已是一座难求了,待坐定一看,见讲台前有一个高挑的外国女老师,二十五六年纪,眉目清秀,上身穿一件深色的袖子极短的短袖衫,一边和身旁的同事说说笑笑,一边伸展双臂跳来跳去,像是一个运动员在起跑前做活动,一下就感觉到,这外国老师和中国老师还真是不一样。屏幕显示,外教Kamila,汉语译名叫卡米拉,波兰人,2006年毕业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获得英语语言学的教师文凭和学士学位,曾在波兰、英国从教。
正点开会,邹副院长主持,他一开腔,会场顿时静下来。原来这次会议不仅仅是一个外教的学术报告会,也是基础部英语教研室老师们的教学业务能力考评会,前排就坐的一排溜就是内聘或外聘的一些专家评委。
邹院的安排是,由外教卡米拉老师用英语讲欧洲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对比,由英语教研室的老师担任同步翻译。每个老师翻译大概10到20分钟,担任翻译的顺序由电脑随机确定。这阵势就像电视直播的大赛一样,台下的老师们顿时兴奋起来。随着屏幕上十二名专兼职教师名字的不断变化,由随意指定的老师随意地叫停,名字落在了“乔红心”上,大家看着中了头彩的乔,“幸灾乐祸”地笑声四起。
乔红心老师从教多年,久经沙场,但这样的场合显然是第一次,一上台略微有点紧张,手足无措,别人让他坐下,他偏要站着,他的笨拙,尤其是他的执拗,引起人们大笑。经过短暂的调整,很快,他准确、快速、流利的同声翻译就震撼了全场,外教前音刚落,他后语随即而起,不重复,不卡壳,沉着应对,井井有条。我突然想起,不知是哪一年,是朱总理还是温总理的答记者问会场,一外国记者一口气提了一大堆问题,当时担任同声翻译的,以同样的节奏同样的语气一口气翻了出来,当时掌声雷动。而乔的翻译就给人这样的感觉。第二位出场的是王萨老师,作为基础部副主任、英语教研室主任,王萨肯定与外教有更多的交流,随着学院外事活动的频繁,她做口译的机会也更多。她口译的畅达是情理中的,给人感觉美妙的是她那由自信而产生的从容优雅。她的节奏甚至能影响或控制住情绪不断高昂的卡米拉。王萨的端庄与娴静,卡米拉的俏丽与灵动,这两位女老师很容易让人解读出中西两种美学风格的符号意义。
当然老师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卡米拉的讲座内容。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波兰的中小学教育,英国的高等教育,使我们大体了解了欧洲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他们的不懈的探索过程。听着听着我渐渐有点恍惚,虽然我听不懂她的语言,但我注视着她,她那坦诚率真的神情,挥洒自如的手势,那抑扬顿挫的语言,仿佛天籁,如歌如吟。这些虽是外在的、形式的美,但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从美学上讲,形式美也往往蕴含着内容美。形式美更易于打破民族的、地域的甚至文化的、语言的隔阂,成为人们共同欣赏的东西。外国人大多不认识中国字,但能看懂中国的书法,他们可从楷书感受厚重正直之美,从行书感受舒缓飘逸之美,从草书中感受自由豪放之美,卡米拉丰富的口语与肢体语言同样能给不懂外语的人一种感染,她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回环婉转,真是曹曹切切 ,大珠小珠落玉盘。人们在获得美的享受中,既有对容貌服饰的视觉美,而更重要的她的性格爽朗、心灵单纯的美,是精神上摄人魂魄的美 。
其余英语老师一个赛一个的精彩,由不得你不惊讶于他们的整体实力。我院英语教研室确实是整体优秀,记得是2011年春,根据学院领导意见要他们搞教改,领导的意图是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合在舞台表演中,要他们近期办一台晚会,展示成果,当时我在基础部主任的任上,自己不懂英语,爱莫能助,很为他们着急,但在王萨的领导下,在李楠、张晶灿、韩道静等老师的努力下,他们暗中使劲,编脚本写串场词,精心挑选学生演员,一词一句,一招一式地训练辅导,终于按期开演。因为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堂变成了舞台,效果十分的好。当时到场观摩的张天孙副院长,原本是不抱太大期望的,看过后,给以很高的评价,说到兴奋处,一贯口齿伶俐的她,竟然声音都有点颤抖了。
邹院长不愧是大方之家,治大国若烹小鲜,主持这样的会,起承转合,信手拈来,还不时来点冷幽默。在善意的调侃中,既有对外教讲座内容的解析、概括、提要,也有对翻译老师的夸赞、指点、鼓励,当然在调侃中,暗含着对老师们表现的质疑,甚或是较严厉的批评,但这种质疑与严厉的批评被包裹在善意的说笑中,充满了一个长者对晚辈的关爱、惋惜和恨铁不成钢,真是用心良苦。于不经意处显示出深意,这才叫大手笔。他像一个庞大乐队的指挥,关注每一个音符,随时调整节奏和氛围,协调着各个声部的抑扬疾徐,牢牢地掌控着演奏的进程。
台下老师的点评和互动也有不俗的表现,有机的刘建国、电信的李茂林、汽车的宁轩,和卡米拉探讨职教专业话题,矿山的杨春华主任、电信的王振民主任也做了精到点评,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印刷系的杨春霞老师则真诚而激动地赞赏卡米拉迷人的魅力;矿山系的吴超老师竟然大胆地和卡米拉玩起了幽默,引起全场一阵阵诙谐的笑声
平心而论,咱们老师的互动还没有放得开。如果说这是一个课堂,卡米拉是一个口吐莲花,神采飞扬的老师,坐在台下的老师们就是课堂里的学生,而学生们显然有点拘谨,在参与互动方面略显不足。当然这可能和会议设计者的思路有关,我想,也许是为了追求一种效果,事先不通知,到场后魔术般地展开,步步出人意外,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新奇感。但因为主持人和台上的表演者太过精彩了,老师们沉浸在审美快感中还没回过神来,一时来不及从观众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以致应对上出现了片刻的捉襟见肘。可话又说回来,虽看似尴尬,而在充满着自由尽兴的大氛围中,失误引起的哄堂大笑,是那样的率性甚或放肆,倒像是有意设计的一样。
兜底的是贠院长,贠是工科教授,有城府而惜于言辞,他的总结相当精辟,意思是今天的会不仅是一箭双雕,而是一箭数雕。对外教来说,既是学术报告会,又是科研与教学水平的评估会;对英语教研室来说,既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展示会,又是口语翻译能力的测评会;对全体教师来说,既是是青蓝工程的教师培训会,又是才艺表演的观摩会。
本人从教多年,参加各种会议无数,似这般新奇、和谐、欢乐的集教学、研讨、展示、考评于一体的会还是第一次。因中西合璧,各显风流,难得一见,故作小文以记之,博一哂耳。
2014.10.24于且牧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