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学校机构| 返回主站| 站内检索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究 -> 正文

释“雷从回,電从申”

来源:基础部马臻荣  时间:2011-06-14  浏览:

雷电是自然现象,现代科学对它的解释很明确,天空中带有阳电荷的云与带有阴电荷的云相遇,所发出的声音叫雷声,发出的光芒叫闪电。 其实中国古代对雷电的认识就很科学。这从早期的文字就可看出。 最早的甲骨文中,有一个“见图3 ”,这就是一个闪电的象形,复杂一点就是把两边加两朵云彩,中间是闪电。
甲骨文中的“雷”是写作雷下边的那个“图4”,有的是一个圆圈内画一点,有的是圆圈内画一个十字,像是爆炸的样子。最典型的雷就是中间一条闪电,旁边两个田(两个雷),甲骨文、金文中,雷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图2)。
如果文字的发展很简单很规范,那么我们现在的“电”就应该写作“图3 ”,雷字就应该写作“ 图4 ”。可是几千年来,亿万人在使用汉字,各历史阶段的人都对汉字发生影响,汉字的变化十分复杂。 如“电”字的甲骨文,后来闪电的两朵云就变成了手,逐渐又中间拉直,就变成了“申”(图1),“申”被借用去做天干地支的那个“甲申”的申了。而这个甲申的申使用的频率很高,于是人们又逐渐在申上加了一个雨字头。再把下边那个申字中的一竖拉直,成为今天繁体字的样子。简化字的时候,现代工业社会,“电”字的使用频率变高,于是人们又把上边的雨字头省略掉还原成最早的样子。
汉代有位文字学家叫许慎,他写了一部非常伟大的文字学著作叫《说文解字》,就是解说各个的字源流变化的。《說文》解释“电”是“隂陽激燿。从雨从申。”解释“雷”是“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从”是个文字学术语,就是一个字的偏旁和这个字的意思有关联,就说“从某”,和一个字的发声有关,就说“某声”,如“煤”是“从火某声”,“矿”是“从石广声”等。这样看来,许慎的解释第一个字电“从雨从申”没问题,而雷的解释“从雨畾聲”就不对了。三个田的“ ”是被借去做了声符,如表示堆积的垒土的“垒”,劳累的“累”等,但三个田的本字应该是天上响的雷。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从雨从雷”。
那么就会有人说,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学者更接近文字的创始时期,怎么反倒不如两千年后的当代学者讲得有道理呢,这就是考古学的功劳。上世纪初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这些实物原原本本地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古文字情况,而这些,两千年前的古人是没有看到的。
那么现今一些物理书上解释古人对雷电的认识时,常引用“雷从回,電从申”的这句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先说“雷”,当年许慎解释“雷”可能是见下边的三个田字很像三朵云,“云”的金文、甲骨文和“回”字的金文甲文很像,所以说“从回”,后来的学者们就从这个“回”字立论,用阴阳回转相激而产生雷,来解释雷,又以“申”是拉长,发泄来解释阴阳相激而产生了电。如写于《说文解字》之后的《埤雅》就说,“電與雷同氣。雷从回,電从申,隂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爲電。或曰雷出天氣,電出地氣,故電从坤省。”这些话,从文字学的角度看是在许慎的错误的基础上,错上加错,不足为信的。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最早的对雷电的朴素认识却是很超前,很科学的,要比那些将雷电的产生解释为雷公电母之类的就要强了。

2431

2011.5.6于且牧斋

分享到:
作者:  编辑:

扫码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晋ICP备20210022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