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学校机构| 返回主站| 站内检索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究 -> 正文

实用英语“视听说”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一)

来源:  时间:2014-11-18  浏览:

  一总体思路

  在全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势头下,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未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虽然,一直以来各类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但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仍需极大的努力。

  高职学生入学后首先遇到的是英语学习还是“那么难”的问题,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化解这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特拟实用英语“视听说”一体化教学方案。

  总体思路:随着英语学习重心的变化,听说训练占半壁江山。英语由应试科目改为实际运用工具,考试内容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强化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英语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在这一形势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研究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实用英语“视听说”一体化教学方案:

  1. 教学内容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教学内容应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学内容具备实用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便加强学生实际语言技能的培养。

  2. 教学模式:基础英语以经典英文电影与歌曲学习为主;

  专业英语与学院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视”“听”“说”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真实交际场景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基础英语课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使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实用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以语言教学和职业需求相结合为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3. 英语活动: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讨论学习等)、课外活动(英语广播、英语角、英语文化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期末汇演等)

  4. 考核方式:增加考试内容的开放性。

  考试内容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题型应灵活多样,在考查学生基础的同时,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5. 合作交流:加强与其他院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二、我院的英语教学现状

  1.我院学生除了普高生之外,有极大一部分是对口升学和通过自主招生招收的学生,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5%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15%的学生英语处于中等水平,60%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还有20%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达不到初中水平,英语书写不规格,连英语国际音标也认不全;再者,兴趣问题:有的学生尤其是大多数男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以底子差为借口不重视英语学习;还有认识问题:部分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因此只是敷衍了事,应付考试。

  2.教师对于这种现状经验不足,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也曾经进行过一些尝试,例如增加活动教学内容,或以活动促教学等,但还有待系统化、特色化。

  3.学院之前的教材形式单一、缺乏实用性,比较难找到一套完整的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另一方面,就业形势要求高职英语除了教好公共基础英语外,还要向专业英语方向作适度延伸,而这样的教材更难找到,市面上的专业英语教材普遍难度大,针对性不强。

  三、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经典英文影视与歌曲的选取;

   专业英语:前沿动态文章的选取与应用。

  2.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多样的课堂。

  3.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等

  5.考试及评价方式的改革: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校内英语等级考试等

  6.网络资源的利用

  7.各种选修课程的开设:专升本英语课程、西方文化课程等

  四、教学改革目标:

  1. 选择经典英文电影与歌曲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边看边听边唱边学的过程中都能学有所得,使学生的英语词汇在原有基础上能增加1000左右。

  2. 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英语课文活动及比赛来展示所学知识。

  3. 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实用性,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4.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过渡到以学生为主。

  5. 运用合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的应用水平。使学生考试及格率能达到85%以上。

  6. 制作实用丰富的多媒体电子课件。

分享到:
作者:  编辑:

扫码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晋ICP备2021002203号-1